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
標題: 【醫學正傳 卷二 內傷 方法134】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我本善良    時間: 2012-7-21 22:53
標題: 【醫學正傳 卷二 內傷 方法134】

醫學正傳 卷二 內傷 方法134

 

 

補中益氣湯(東垣) 黃 (一錢) 甘草(炙,五分或七分) 人參(病甚者一錢) 白朮 當歸(各七分) 陳皮(五分) 升麻 柴胡(各三分) 上細切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。
 

脾胃一虛,肺氣先絕,故用黃 以益皮毛而閉腠理,不令自汗也。
 

上喘氣短,損其元氣,用人參以補之。
 

心火乘脾,用炙甘草之甘溫,以瀉火熱而補胃中元氣。
 

若脾胃急痛、腹中急縮者,宜多用之。
 

此三味,除濕熱煩熱之聖藥也。
 

白朮苦甘溫,除胃中熱,利腰臍間血。
 

升麻、柴胡苦平,味之薄者,升胃中之清氣,又引黃 、甘草甘溫之氣味上升,能補衛氣之散解而實其表,又緩帶脈之縮急。
 

用當歸以和血脈,橘紅以理胸中之氣,又能助陽氣上升以散滯氣,助諸甘辛為用。
 

或少加黃柏,以救腎水而瀉陰中之伏火也。
 

表熱者,一、二服,氣和微汗而愈。
 

如咽乾者,加乾葛。
 

如心刺痛,乃血澀不足,加當歸。
 

如精神短少者,加人參、五味子。
 

如頭痛,加蔓荊子。
 

痛甚,加川芎。
 

頭痛腦痛,加 本、細辛。
 

有痰,加半夏、生薑。
 

如咳嗽,夏加五味子、麥門冬;秋冬,加去節麻黃;春加佛耳草、款冬花。
 

久咳,肺中伏火,去人參。
 

如食不下,乃胸中有寒,或氣澀滯,加青皮、木香、陳皮;寒月,更加益智、草豆蔻;夏月,更加芩、連;秋,更加檳榔、砂仁。
 

如心下痞悶,加芍藥、黃連。
 

如腹脹,加枳實、木香、砂仁、濃朴;天寒,加生薑、肉桂。
 

如腹痛,加白芍藥、甘草;有寒,加桂心;夏,加黃芩、甘草、芍藥;冬,加益智、草豆蔻、半夏。
 

如脅痛或縮急,加柴胡、甘草。
 

如臍下痛,加熟地黃;不已,乃是寒也,加肉桂。
 

如大便閉澀,加當歸、大黃。
 

如腳軟乏力或痛,加黃柏;不已,更加防己。
 

如氣浮心亂,以朱砂安神丸鎮固之則愈。
 

上此方加減法,是飲食勞倦,喜怒不節,如病熱中,則可用之。
 

若未傳寒中,則不可用也,蓋甘酸適足以益其病耳,如黃 、人參、甘草、芍藥、五味子之類是也。
 

見脾胃論。





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_dmarc.wsky.ink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